Saturday, December 20, 2008

2004年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 by 危鳳池

由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中國國術總會聯合主辦的「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」,於二○○四年二月廿二日在香港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。參與國家或地 區包括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德國、巴林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、巴西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台灣、澳門、國內廣東省、四川省、河南省、廣西省、山東省以及東道 主香港。

「世界功夫群英會」是以發揚中國傳統功夫(傳統武術)和龍獅藝為主要目的,經多國傳統武術總會全力支持,首屆源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由香港中國國術總會主 辦;第二屆於一九九九年由加拿大主辦;第三屆於二○○○年十月再由香港國總主辦;第四屆於二○○一年由台灣主辦;第五屆於二○○二年十一月由馬來西亞檳州 政府武術委員會主辦。經過五屆世界夫群英會,已逐漸建立了世界傳統武術競賽與交流的權地位,得到世界各地傳統武術總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持,也得到政府的認可和資助,作為推廣民間傳統武術、強身健體及有益身心的活動。

二月廿一日晚,世界多國武林好手雲集香港,國總設宴歡迎。會長江沛偉先生、副會長龍啟明先生及會中各首長親自接待,賓主歡聚一堂,興高采烈。當晚有許多傳統門派掌門級名師,在此世界武林盛會中結識,深感相逢恨晚。

二月廿二日,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隆重揭幕。大會分二節進行,日間先舉行傳統拳術和傳統器械比賽,晚間重頭戲「世界功夫大師表演」。大會儀式於晚間舉行, 主禮嘉賓有政府官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胡偉民太平紳士,國總首席顧問韋基舜先生,國總會長江沛偉先生以及大會主委龍啟明先生等。這次盛會引起香港武 林界哄動,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座無虛席,全場爆滿。

縱觀全部項目,精彩繽紛,目不暇給。南北各派,內外名家,傳統流派風格突出,攻防意識濃厚,功力身手不凡,無愧為世界傳統武術盛會,是罕見的高水準功夫匯演。因節目豐富多彩,未能盡錄,只以個人觀感提供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。

如美國梅偉大的騰龍刀,勢猛力雄,舒展大方,看來下了不少苦功;馬來西亞楊順德的洪家鐵線拳,實為經典南拳之演繹,李杜深的朱家雪花蓋頂棍,顯示了早年此 客家拳種外傳南洋時之原汁風味;台灣沈振達的周家筋罡拳,黃金群的洪家七星梅花拳,邱志瑤的洪門棍,展現了寶島嶺南派武功風貌;加拿大李智偉的少林把,羅 枝發的八卦槍,台上只演一分鐘,台下豈止十年功;德國Andrea的洪鳳派梅花拳,石磊的七星螳螂八卦刀,英國James Uglow的劉家棍,Malcom的崩步拳均見身手不凡,外國人演練的卻是韻味十足的中國功夫;巴林好手Samir Sadiq Dawani的 北少林鷹爪拳,亦是相當精彩,各種難度甚高的腿法均能揮灑自如,盡顯北派功夫特色。由李文欽領隊的澳門精英實力雄厚。何健俠的九環單刀,羅征的武當太極 劍,林鴻生的少林五祖拳,梁玉蘭的陳式太極刀,梁紹男的六合八法,李國泉的十八摩橋,鄧志和的欄門寨,莊少平的八極拳,盧國明的苗刀,潘仲君的雙斧,均見 功力深厚,各顯神通。廣東省武協精武會由各傳統門派頂尖人物參與盛事,黃廣泉的梅花螳螂拳,胡健強的武當太虛拳,黃念怡的詠春拳,江發明的白眉十字拳,曾 強的蔡李佛,鄒強的武當太師鞭,馬國輝的龍形穿心棍,何鑒輝的龍形拳,蕭挺勛的白眉六勁九步推,周耀光的北少林,鄧鎮江的俠宗鄧錦濤棍法,俱見威猛神勇, 盡顯南粵武壇雄風。四川省即古時蜀國,三國時期已是戰將如雲,這次來港獻技令人耳目一新,季筠的變臉夜戰刀,將武功與川劇藝術結合,頗具心思;段啟林的峨 眉少林趕三鞭,果真不同凡響;錢興勇的弦虎門游身劍,值得欣賞。珠海李正、劉燦洪的太極推手,技法純熟。廣東龔福恆、鄧順英、單穎的太極推手,另有風格。 廣西張輝的武當兩儀拳,洪日鏡的楊式太極拳,感覺清新脫俗。河南陳家溝嫡系傳人陳正雷先生的陳式太極拳,令人賞心悅目,已達出神入化之境,無愧為國際級大 師。

這次盛會有權威武林人士譽為歷屆世界功夫群英會中水準最高,而最令人驚喜的代表作是首次得見的山東省本土螳螂拳。螳螂拳發源地為山東省煙台地區,古傳至今 流行四大門派。這次煙台市武協派來四位代表:梅花螳螂(太極梅花螳螂)曲滋君;七星螳螂鍾連寶;太極螳螂李飛林;六合螳螂張道錦。另尚有山東青島太極梅花 螳螂孫德龍,幾位均為山東本土螳螂門嫡系傳人。曲滋君的梅花螳螂「攔截拳」、「達摩劍」,講究身靈腰活,動作迅猛,以手法連貫、整勁爆發為特色;鍾連寶的 七星螳螂「白猿偷桃」、「醉劍」,強調開合收閉、橫豎疊用,以車輪勁法為主;李飛林的太極螳螂「摘要二段」、「螳螂雙手劍」,只見身若游龍,氣吞牛斗,剛 柔並重,霸氣十足,使出經典螳螂囫圇勁、張道錦的六合螳螂「照面燈」、「純陽劍」,已能活順柔化,勁整剛發,果然瀟灑飄逸,別具一格;孫德龍的太極梅花螳 螂「六合棍」要求形神意氣,人棍合一,棍由心生,隨心所欲,此是螳螂門看家本領,如無數十年純功,豈能明白其中奧秘。幾位螳螂名師各有千秋,其精湛武功令 人嘆為觀止,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正宗山東螳螂拳。

東道主香港中國國術總會各門派精英盡出,各顯身手。李思敏的洪鳳派行月雙刀,功架十足,越見成熟;石麗欣的俠家刀,李晞暘的劈掛拳,年紀雖小,氣定神閒, 前途無可限量;梁一宇身為大會司儀,百忙中上場獻演蔡李佛十字拳,秀氣中頗顯霸道,文武雙全;李劍和的白鶴小五形,楊振峰的心意四把捶,吳崑璞的鷹爪翻子 門少林棍,梁偉澤的三箭批橋,均見架正功純,相當不俗;葉滿棠的洪佛追魂傘,趣致新奇,引人入勝;洪錦培的洪佛拳,虎猛雄威,難得一見;陸慧心的形意拳, 象形取意,令人佩服;龍志暉、馬 國輝的北少林大刀對槍,實為北派武藝經典;李飛標的猴拳,維妙維肖,相當應景;何權的白鶴盤馬劍,李嘉耀的龍形拳,歐佩華的吳式太極,趙民安的蔡李佛平 拳,劉光輝的周家,雷明輝的詠春木人樁法,皆有獨到之處,各具特色;周強的猴子天門棍,入形入格,帶來無限驚喜;祝笑天的八極流星鎚,揮舞自如,難度極 高;董建光的龍形毒蛇舔脷,吞吐浮沉,處處殺機;羅蘇女的四維扇,陳應鴻的洪鳳虎鶴拳,陸兆峰的瑤家大扒,衛立基的蔡李佛,彼此各盡所能,傾力以赴;北少 林門龍子祥國術總會的集體顧式太極拳,黃淑儀的太極劍,有如流水行雲,令人讚賞;何顯輝的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散手炮,運柔成剛,氣勢如虹,如入無人之境;關 榮光的趙堡太極推手,摔跌擒拿,分筋挫骨,一睹太極實戰之功;羅威強的喇嘛派柔子八極拳,廖廣森的太極劍,可見武林元老級風采;萬榮佳的武當劍,飛龍走 鳳,藝高功純,不愧為大聖劈掛門之瑰寶;夏德建的柔功門雙鈎,歷經千錘百練,令人眼花撩亂;李潤福的洪家橋櫈,虎虎生威,果是藝出南宗;王國祥的龍形摩 橋,聲震環宇,百看不厭;李天來的周家螳螂迫山拳,勁發驚彈,穿心透骨;李錦榮的七星螳螂銅鎚,寒光閃動,令人生畏;梁鑑光的洪家夜虎拳,腰馬沉實,勢如 猛虎;潘城的蔡李佛拳,眾望所歸,名師壓軸。筆者賣花讚花香,上場使出太極梅花螳螂拳摘要二段,此為螳螂門精要套路,在港是首次公演。

尚有錦濤兒童武術學院的集體旗操,小朋友們精巧活潑,隊形整齊,旗海翻波,蔚為壯觀。間場節目安排有「夜光龍獅迎春福」表演,只見騰龍飛舞,色彩繽紛,瑞獅躍進,如意吉祥,鼓聲、鑼聲、喝采聲響徹新伊館,萬眾歡騰,如痴如醉,心曠神怡,樂在今宵。

廿三日上午,大會安排世界各地武林名師游覽香港。中午設宴歡送,會長江沛偉先生、大會主委龍啟明先生及國總各首長親臨話別,依依難捨,友誼永固,賓主頻頻舉杯,共慶「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」取得圓滿成功!

源流與師承發展

創 始人王朗。螳螂拳創自明 末清初王朗,有關的眾多傳說,在此不一一贅述。早期螳螂拳的主要傳播地是山東省煙台市萊陽、海陽兩縣,後流傳於全國各地及海外。經歷代名師充實發展,逐漸 演變為“梅花螳螂”、“七星螳螂”及“六合螳螂”三大古老門派。至近代更由此而衍生眾多流派。但“萬變不離其宗”,各派螳螂拳的傳說、套路、名稱都大同小異,只是在勁力、功架、風格及技擊特點有所區別,套路亦各有創新發展。

槟州七星螳螂总会

崩步

  崩步拳是王郎在创编螳螂拳初斯的母拳。“梅花”、“七星”螳螂门中均有此路拳,此路拳在各螳螂门中叫法均有所不同,并且内容和演练风格均有所差异。
  少林螳螂崩步拳手法简练,发劲干脆,用震脚来以势催力。动作小巧、紧凑,招式相连。整套动作讲 究小、低、快、猛、稳、急。主要手法有勾、采、搂、缠、拿、扣、钻、劈、打。在演练风格上要求活腕、拧腰、坐胯、扣膝。此拳流传于山东青岛、即墨、莱阳; 安徽宿县、合肥、蚌埠;江苏南京、徐州、淮阴;辽宁沈阳、大连、黑龙江、哈尔滨;四川成都、攀枝花;重庆、上海等地。

翻推掌功

双手十指交叉相扣,屈臂环抱于胸前,两掌掌心向身体。而后两腕旋转,使两掌掌心向下、向前翻推而出,两臂同时前伸推直,两掌心向正前方,高与肩平,再将两腕旋转,屈臂回收,环抱于胸前,两掌心向里,如此反复练习。

功法要点:向前翻推掌时,两臂要伸直,两手十指交叉扣紧,切勿松动,目视两掌。

推腕力

两手十指交叉相扣,屈臂上举于胸前,两掌掌心向下,而后左掌向右横推,使手腕向下弯屈。同时右掌向左横推使手腕向上翘起,两掌掌心均向左。再将两掌横拉,使两掌心向下,如此反复练习。向右推腕练法相同。

要点:推腕时动作要柔和,不用猛力,尽量屈腕,两前臂保持水平。

挑勾功

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:右臂向正前方直臂抬起,高与肩平,右掌掌心向下,五指并拢,而后右掌猛然上挑,屈腕竖起成手指向上之立掌状。同时,右臂微屈, 再将右臂伸直,随之右掌变成螳螂勾子(亦名螳螂勾手,是以拇、食、中三指成勾),屈腕掌指下垂成勾,如此一挑一勾,反复练习。左手练法相同。

要点:沉肩垂肘,右掌成立掌上挑时需有力;臂微屈,成螳螂勾子时,尽量屈腕、臂伸直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“螳螂勾子玉环步”是螳螂拳的标志,螳螂拳是通过螳螂勾子来发挥勾搂采挂、刁进崩打等手法的实效的。

转腕功

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:右臂向正前方微屈抬起,右掌成立掌,五指并拢,屈腕竖起,以腕关节为轴,右掌在右臂内侧向后、向下、向前、向上划弧环绕成立圆,如此反复转腕练习。而后,右掌在右臂内侧向前、向下、向后、向上划弧环绕成立圆,反复转腕练习。左手练法相同。

要点:肩肘要下沉,不得抬起,臂不要乱动,仅手腕转动。手腕在转动时要尽量内屈,目光随手转动。

螳螂拳门手腕功夫的训练

螳螂拳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(心与意合、 意与气合、气与力合)、外三合(手与足合、肘与膝合、肩与胯合)的要领,强调以“意变”导“形变”,意会身随,以人之劲为劲,引进落空,要求活似机轮,圆 似钢球,上下相随,内外合一。劲力分刚、柔、明、暗、滑五劲。套路主要有短锤、双封、铁刺、藏花、仙手奔、照面灯、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、九十三手等。 特别注重手腕功夫的训练

Friday, December 19, 2008

馬來西亞黃錦洪師傅之弟子徐來福師傅

实用散打

崩步

各种套路

拳套:
四路沖捶、十四路彈腿、十八叟、黑虎交叉、崩步、躲剛、插捶、白猿出洞、白猿偷桃、連環錦套、 一路摘要、二路摘要、三路摘要、大架式、小架式、飛雁掌、八肘、四路奔打、四路分打、燕子投林、 螳螂手一路、螳螂手二路、螳螂出洞、螳螂偷桃、梅花手、梅花拳、梅花落、大翻車、小翻車、落鷹掌、攔接等等。

對練拳套:
領崩步、領躲剛、桃花散、偷接、領白猿出洞、拍按等等。

兵器套路:
燕青單刀、五行單刀、軍中大刀、 子午劍、八仙劍、 梅花槍、六合槍、 六合棍、五郎棍、齊眉滾、虎尾三節棍等等。

兵器對練:
對棍、三節棍對槍等等。

螳螂十二字訣

勾、摟、採、掛、刁進、刁打、粘黏、貼靠

    • 黃漢勛宗師曾把「刁打」改為「崩打」,唯晚年已正名「刁打」

我们这一群


北海同乔社

北海同乔社成立于1935年,当年由先贤朱凤及江春山发起成立这血缘性组织,其宗旨在于联络来自广东省六府人士的感情,促进团结互相扶助之精神,七十多年前南来北海一代谋生的广籍移民,就靠当年取名(同乔社)的组织在异乡寻找慰籍,守望相助的密切关系。
本社于1971年9月7日的大会得到社团注册局批准重新注册及改名为(北海同乔社)。
当年,青年团也正式成立,积极发展民间活动如武术,醒狮团,舞蹈,音乐,粤剧,绘画班等。当时的粤剧也受到广播电台邀请录音播放,因为有多项的活动及得到社友们的多方面配合。提倡了慈善,公益事业及成立了奖学金小组来照顾贫苦社员子女的福利。

七星螳螂拳传承

(口語相傳部分)

王郎(王朗)

↓(螳螂拳流傳於山東)

[編輯] (有史實部分)

升霄道人 (清乾隆年間,1736-1795)山東平度人。將所學總結,寫成《羅漢短打拳譜》。
↓請參考李秉霄

山東海揚縣閃電手李三剪,設鏢局於濟南

山東登州府福山縣煙台西關王榮生(1854-1926),清末舉人,有稱王永春。王榮生跟李義春學長拳(七星拳)。家「魁德堂」,而「魁」是七星之首。七星螳螂,另名「硬螳螂」,主要結合長拳的七星步,再加上猿猴步。

山東即墨縣范旭東(1841-1935);流傳下《少林真傳》,按升霄道人的《羅漢短打》,及自己的經驗編成五卷,內容論及十八家法,螳螂拳法概論,螳螂短打要論,螳螂手法要論,螳螂手法總敵,王郎之螳螂短打總綱。


  • 山東蓬萊縣羅光玉(1889-1944)1919年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,稱其師范旭東流傳下親手抄本《少林真傳》
  • 山東蓬萊縣林景山(1885-1971)


  • (廣東)( 香港) 羅光玉-屈鎮強
  • (山東) 林景山所傳


世界各地

七星螳螂

有關螳螂拳的起源,傳說為明末清初期間由山東反清義士王郎所 創。其人身分已不可考,只知其姓王,「郎」則為北方人對男子之稱。至近代黃漢勛宗師為方便起見,以「朗」代「郎」之名。據稱王郎被朝廷追捕,浪跡山東,後 來於森林見一螳螂捕蟬,使用雙手挑撥揮擊,進退有度,遂捉一螳螂,每天以樹枝與其嬉戲,並從中悟得拳術之道。再後來從猿猴身上領悟猿猴步法,經多番磨練終 成今日之螳螂拳。